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冲刺 默写 一.默写(共24小题) 1.(2024 丰台区校级模拟)按要求填空。 (1)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 》)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3)姜夔《扬州慢》中,以芍药花开却无人欣赏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 。” 2.(2024 大兴区校级三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极大地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表现力。《登泰山记》的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日上, ———写出了自己眼中泰山日出的景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连用反问“寓形宇内复几时?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表现出归隐之志的坚定。 ②用典是古代诗歌的常见手法。黄庭坚《登快阁》中用典“ , ———抒发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之感慨。《将进酒》中用曹植设宴“ , ———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的心情。 ③山川草木、自然风物,常触发古代文人深远的情思。《赤壁赋》中借“寄蜉蝣于天地, ———慨叹自身渺小;借“ ,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 3.(2024 海淀区校级三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扬州慢》中,姜夔化用杜牧曾经描写扬州繁华的句子:“ ,波心荡, 。” (2)杂言古体诗《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冲击山崖,使大右滚动而下,山谷间响起雷鸣声的句子是:“ , 。” (3)有人问郭氏种树的经验,他开宗明义地说:“ ,能顺木之天, 。” (4)《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在领略到自然万物之美后,发出“ , ———的生命感叹。 4.(2024 海淀区校级三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隐逸情怀多见于中国古诗文中,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即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愿意永诀机心,归隐家乡的人生选择。 (2)杜甫用“心迹喜双清”表现品格之美。同样张孝祥在(念奴娇 过洞庭》中用“ ———一句表明自己是一个光明坦荡、内外如一的大丈夫;王昌龄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自况,同样张孝祥用“ ———一句表明自己心地统洁、肝胆照人的品质。 (3)古代散文常以理取胜。如《石钟山记》中的“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传递出求实精神,发人深思;柳宗元从橐驼“能顺木之天, ———等不违背生长规律的养树之道领会到养人之道,耐人寻味。 (4)当你登临送目,感叹祖国河山壮美、英雄人才涌现时,可借用古人的诗词“ ,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5.(2024 海淀区校级模拟)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鸟在杜甫的诗中多次出现,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舍南舍北皆春水, ———反映的是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的闲适和没有朋友交往的孤寂;“风急天高猿啸哀, ———引发的是无家可归,前途渺茫的哀伤。 (2)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白居易用“ ,幽咽泉流冰下难”描写琵琶女弹琵琶的婉转流畅和沉抑滞涩的乐音,李贺用“ ,芙蓉泣露香兰笑”描摹李凭弹箜篌清脆华丽的旋律,张孝祥则用“ ———描写明月之下广阔平静的洞庭湖面的形态。 (3)在苏轼与长子苏迈亲自探查弄清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感慨道:“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启示我们要注重实际探究,不要人云亦云。 (4)郭橐驼向询问者讲了自己种树的操作要领和做法:“凡植木之性, ,其培欲平, ,其筑欲密。 6.(2024 昌平区二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当朋友遭遇挫折时,你可用《将进酒》中的“ , ———鼓励他重拾信心。 (2)苏轼在《石钟山记》篇末用反问语气提出实证精神重要性的句子是:“ , ,可乎?” (3)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俭省的笔墨刻画了一个悲怆痛苦、忍辱负重的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