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冲刺 默写 一.默写(共20小题) 1.(2024 河西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个被动句解释了屈原发“怨”之声的缘由。 (2)《论语》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 (3)诗词名句巧联成对,是一种极富创意的艺术形式。如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吟咏诸葛亮的对联,上联取自《蜀相》“ ———一句,下联是“一番晤对古今情”。 (4)“猿”善攀爬,叫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此营造孤寂、愁苦、哀伤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 ———的诗句,《蜀道难》中有“ ———一句。 2.(2024 武清区校级模拟)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人墨客对山川大河情有独钟,更是将他们胸中的理想国度诗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将自己的社会理想描述成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 , ———,吟咏而归的春游图景。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描写了山路崎岖曲折,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诗人索性沉醉其中。其实,文章的意蕴跟景致又是如此相似,小中见大,微中见远,正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 , ———两句评价屈原的文章言近意远,引类譬喻含义深刻。 3.(2024 和平区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内涵。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扁舟”的意象承载饮酒行乐、享受自由的情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须行即骑访名山”一句用“鹿”表达隐逸情怀;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借“落叶”与“江水”抒写着秋日的萧索与情绪的凄凉;“中原”被视为天下中心,“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的遥望中原,诠释了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推此志也, ———一句更是以“月”来表达对屈原品格的高度赞美。 4.(2024 北辰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贾谊的《过秦论》从秦国的崛起与败落中总结出“ ———,以此提倡仁政,过秦规汉;苏洵的《六国论》用六国相继灭亡的原因“ ———来告诫宋王朝的统治者“ ———,统治者被他国胁迫,“日削月割”,终会招致灭国;杜牧的《阿房宫赋》总结历史,六国统治者长久地剥削百姓“ , ———,秦国统治者用奢侈挥霍和独裁暴政使天下百姓“ ———,以此提醒晚唐统治者,荒淫奢侈,不爱惜百姓,终将灭亡。 5.(2024 南开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木”在古代诗文中含义丰富。可以指“树木”,如《蜀道难》“ , ———,借助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氛围,烘托了蜀道的艰难;可以指“木头”,如《劝学》中的“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道理;可以指“树叶”,如杜甫《登高》中的“ , ———,借茫无边际的秋景,抒发深沉的情怀。 6.(2024 河西区模拟)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不赂者以赂者丧。 , ———深入分析了六国互丧的原因。 (4)《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了权贵之家的奢侈之气。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也用“ , ,弃掷逦迤”描写了相似的情景。 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