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7913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848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州市,历史,次月,第三,学期,学年
  • cover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小历同学在游览完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后,对隋朝二世而亡产生了疑惑,为此搜集到了如下描述隋炀帝统治的资料,据此可知隋炀帝“身丧国灭”的原因是(  ) (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身丧国灭,实自取之。———杜佑《通典》 A.经济萧条 B.战乱不断 C.统治残暴 D.人口锐减 2.大运河开通后,大量的粮食通过水路从江南运输到洛阳,存储于含嘉仓。关中地区遇到灾荒缺粮时,朝廷就从中及时调拨,稳定市场。这体现了大运河开通后(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维护了社会稳定 C.加强了南北沟通 D.便利了交通运输 3.“千里江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赵州桥的影响 D.大运河的影响 4.导致图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注:数据来源于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后唐建立 5.海南文昌孔庙有一座“状元桥”,定安县城东门街有一个“解元坊”。与这些建筑名称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资治通鉴》记载“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据此可知隋朝的灭亡是因为(  ) A.隋炀帝的奢侈浪费及其暴政 B.科举制的改革导致财政困难 C.大运河的修建加重百姓负担 D.隋炀帝的对外征战加剧矛盾 7.下列图片是某校学生为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寻找的插图,展览主题是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题的插图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唐代雕版印刷术以木为版,刀刻文字,墨印成书。敦煌《金刚经》(868年)现存最早,图文并茂,工艺精妙,推动佛经和历书的量产,智慧融于技,文明传千年。上述材料说明唐代科技(  ) A.促进了佛教的诞生 B.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C.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D.加速了造纸术革新 9.唐朝时,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大都市,长江和运河沿线以及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获得很大发展,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这体现了(  ) A.民族关系和谐 B.坊市制度严格 C.唐朝商业繁荣 D.中外交往频繁 10.“我是长安的王二,清晨来到西市,看到波斯商人正卸下整箱的香料。街角李家酒肆飘来胡旋舞曲,店小二招呼客人:‘新到的剑南烧春酒,配敦煌来的葡萄干最是美味!’……”根据这段材料,以下哪项最能反映开元盛世的特征?(  ) A.胡商云集,中外贸易频繁 B.科举考试选拔寒门子弟 C.农民使用曲辕犁提高产量 D.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11.史书记载:(它)运转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结合如图分析,它应该是(  ) A.筒车 B.翻车 C.耧车 D.风车 12.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南北转战十年多,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大齐,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这场“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隋末农民大起义 D.黄巢起义 13.北宋统一后,宋太祖为了集中财权,曾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政府对盐铁等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直接负责在地方实施该政令的是(  ) A.市舶司 B.转运使 C.宰相 D.通判 14.宋朝官僚主要有“阶、职、差遣”等称谓,“阶”、“职”为虚名,只有“差遣”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