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标要求】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素 养 目 标 1.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唯物史观) 2.通过学习相关史实,了解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概况。(史料实证)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历史解释) 4.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两张同为辛丑年的外交场合,中国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现如今是硬气的、有底气的,但120多年前的那个辛丑年,中国又是如何的境遇呢,又面临着怎样的境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了解120多年中国经历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神助拳”:迷信色彩;“只因鬼子闹中原,全是教堂止住天”:列强侵略,洋教盛行;“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盲目排外性;“洋鬼子,尽除完”:“灭洋”;“大清一统靖江山”:“扶清。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壮大,清政府由围剿转为招抚。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 思考: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2.过程: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了。 3.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