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By Yushen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5课———明朝的统治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 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y Yushen 郑和下西洋 壹 明朝的对外关系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居租权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援朝战争 军事冲突 友好往来 目录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1、人物扫描:郑和 根据郑和简介,归纳:为什么郑和能够担任远航的重任呢? 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 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去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因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 海洋知识丰富,有志向 熟悉情况,便于各国交往 有勇有谋,精忠报国,深得皇帝信任 经历磨难,性情坚毅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2、区域概念:西洋 东洋 西 洋 西洋,地理概念。明初,人们通常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郑和 文莱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材料一: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三:“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波澜,若履通衢……”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3)个人能力:郑和敢于人先、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1)经济基础:明朝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根原)。 (2)科技保障: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丰富。 (4)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郑和下西洋 时间 支持者 次数 目的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4、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3分钟。 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永乐) 明成祖 七次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②推动中外贸易的发展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赠送礼物 当地居民商品交易 外国派使者随行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5、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事件 郑和下西洋 特点 时间 次数 1405—1433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最多时有船200多艘 船只吨位 约150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备 航海图、罗盘等 【史事拓展】根据表格,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时间长 规模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史料:材料 结论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东非海岸 波斯湾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6、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东非海岸 红海 郑和下西洋交通路线图 壹 友好交流:郑和下西洋 6、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史料:材料 结论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③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郑和受到非洲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明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By Yushen 戚继光抗倭 贰 贰 军事冲突:戚继光抗倭 1、人物扫描:戚继光 戚继光像 戚继光.明朝中期,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军事家。 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 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