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675

第7课 百家争鸣 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2981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7 课 百家争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列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详细阐述各学派的核心思想主张,如儒家的 “仁”“礼”,道家的 “无为而治” 等。 清晰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理解各学派思想与时代需求的关联,培养归纳总结和分析历史因果关系的能力。 正确评价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提高历史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经典文献片段、历史资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读古代思想的能力。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辩论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学派思想的异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思想文化发展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百家争鸣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多元,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体会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思想、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 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领域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理解各学派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视角,思考百家争鸣思想的现实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迁移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电视剧中古代学者辩论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不同的学者各抒己见,激烈辩论,这样思想碰撞、学术繁荣的场景,在中国历史上曾真实大规模地出现过,那就是百家争鸣时期。大家想知道当时都有哪些学派?他们有着怎样精彩的思想观点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 7 课,领略百家争鸣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背景(10 分钟) 政治方面:展示战国时期各国纷争的地图和历史资料,讲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招揽人才,寻求治国良方,这为各种思想学说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政治土壤。 经济方面: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社会出现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为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兴起,人口流动频繁,不同地区的文化得以交流融合。 文化方面:讲解 “学在官府” 局面的打破,私学兴起,如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来自不同的阶层和地区,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和主张,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繁荣。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主要学派及思想主张(18 分钟) 儒家: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展示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讲解孔子 “仁”“礼”“为政以德” 的思想主张,以及 “有教无类” 的教育理念。通过具体案例,如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介绍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孟子的 “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的 “礼法并施” 等思想。 道家:讲述老子的 “道” 的学说,利用故事和比喻解释 “无为而治” 的思想,如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