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681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319306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课,秦末,农民,起义,2024-2025,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发呢?它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秦朝的暴政(10 分钟)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和图片,如秦朝繁重的劳役场景图、严苛法律的条文记载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秦朝暴政的表现。 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小组讨论,归纳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补充: 沉重的赋税: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百姓生活困苦,经济负担极重。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秦朝大规模征调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长城等大型工程,同时还频繁发动战争,导致大量人口被征发,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不堪重负。 严苛的法律:秦朝法律细密严苛,刑罚残酷,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使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二世即位后,进一步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政治更加黑暗,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这些暴政给社会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秦朝的暴政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陈胜、吴广起义(15 分钟) 起义的原因:教师讲述大泽乡起义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展示相关史料,如 “失期,法皆斩” 等,让学生明白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起义的过程:教师利用地图和课件,详细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公元前 209 年)、地点(大泽乡)、过程。讲述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 “张楚” 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等情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陈胜、吴广和起义的农民,再现起义时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起义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时强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12 分钟) 秦朝的灭亡:教师讲述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展示巨鹿之战的相关史料和图片,讲解巨鹿之战的过程和意义,强调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教师介绍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楚汉之争的主要人物、时间、经过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用人策略等,探讨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教师总结: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战略决策正确;而项羽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失败。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板书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线索: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 强调秦末农民大起义是秦朝暴政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还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为新的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