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738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52621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课,三国,鼎立,2024-2025,学年,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播放歌曲《曹操》,提问学生:“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 引导学生回答三国时期。 展示一些三国时期的影视图片,提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吗?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官渡之战 背景:展示东汉末年历史背景资料,包括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爆发、军阀割据混战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乱世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实现统一? 曹操势力的壮大: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如荀彧、荀攸、郭嘉、司马懿等。 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军粮问题,也使百姓生活相对稳定。 双方势力对比:展示官渡之战双方兵力等对比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曹操军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战争概况: 时间:200 年。 经过:详细讲述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乌巢,烧毁其全部军粮。 结果:袁绍军队人心涣散,被迅速歼灭,曹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影响: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小组讨论:势力对比处于劣势的曹操为何能够战胜袁绍? 曹操方面:政治谋略得当,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经济发展,实行屯田,发展生产;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袁绍方面:骄傲轻敌;不善用心,不听取正确意见,如拒绝许攸奇袭许昌的建议。 赤壁之战 背景:207 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208 年,曹操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刘备与孙权决定联合迎战曹军。 诸葛亮与刘备的谋划:讲述 “三顾茅庐” 的故事,展示《隆中对》的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认为中原的曹操、江东的孙权都是暂时打不过的,刘备应该先占领荆州,再夺取益州,最后图谋中原。 战争概况: 时间:公元 208 年。 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经过: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黄盖率数十艘堆满易燃物的战船假装投降曹操,等到靠近曹军战船时,点火引燃,火势迅速蔓延,曹军战船纷纷起火,孙刘联军趁势出击。 结果:曹操兵败北撤。 影响: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战术失误,如用铁链将战船首尾相连。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采用火攻。 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 对比文学与历史:展示《三国演义》中 “草船借箭” 等与赤壁之战相关的故事片段,以及《三国志》等史书中的记载,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确文学作品为了增强趣味性,会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我们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和 “正史”。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形成: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220 年,曹操病死,曹丕篡位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222 年,孙权称王,229 年正式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三国的经济发展:展示三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总结三国在经济方面的举措。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