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0099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993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复习,解析,答案,训练,专项
  • cover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中国七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八届三中全会 C.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十二届三中全会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起到的作用是( ) A.拨乱反正 B.均衡发展 C.解放思想 D.共同繁荣 3.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这篇文章历时七个月修改,增删十数次,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理论界,新闻界人士数十人。此次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为党确立新的思想路线奠定基调。该基调是( ) A.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B.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4.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流行语的变迁也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如影随形。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应该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西藏解放、八字方针、五位一体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双百方针、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 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D.“两个凡是”的方针 6.1979年10月中国诞生改革开放后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出现( ) A.源于国企改革深化 B.适应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C.建立特区的反映 D.融入世界的需要 7.青年学生要多学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的交汇点是( ) A.开国大典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会议做出的决策是( ) 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D.实行改革开放 9.下面是从1949年到2016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其中1980年~2016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 ) A.阶级斗争上来 B.法治建设上来 C.科技建设上来 D.经济建设上来 11.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生产效率的提高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2.“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3.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难了!当年搞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