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605

4.1《望海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69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望海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味《望海潮》中的语言,掌握婉约词的语言特点,提升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词中的铺叙手法和渲染烘托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理解词中表达的深层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望海潮》中的意境和声韵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婉约风格,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增强学生对宋词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望海潮》中铺叙手法的运用及其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渲染效果,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感悟词作意境的能力。 (2)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作者对杭州的赞美与对承平盛世的歌颂,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内涵。 (3)鉴赏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数量词、修辞手法的运用,提升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媒体教具 (1)多媒体设备:准备一台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望海潮》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及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所描绘的杭州美景和繁华市井。 (2)《望海潮》原文及相关注释:提前打印好柳永的《望海潮》全文及关键词汇的注释,分发给学生,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3)柳永及其他婉约派词人作品选集:准备一些柳永和其他婉约派代表词人的作品选集,供学生在课后阅读,拓展他们对婉约词风格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案例分析法、对比鉴赏法、深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话吗?杭州的美闻名遐迩,尤其是西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和美景。但你们知道吗?这首词还差点让柳永成了千古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听说是因为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十分倾慕江南美景,起了侵略之心。 二、知人论世 了解柳永 教师:柳永生活在北宋时期,字耆卿,原名三变,又被称为柳七或柳屯田。他是著名的词人,擅长创作长调(慢词),经常描写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学生:原来柳永不仅是个词人,还是音乐方面的专家。 多描绘城市的繁华景象和歌伎的生活状态,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情。 学生:柳永的作品既有豪放又有婉约,真是独特啊。 创作背景 教师:《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出发去开封参加科举考试,途经杭州时拜访了他的老友孙何,并写下了这首词赠送给他。 学生:原来这是送给朋友的一首词。 教师:虽然这首词带有投赠性质,但更多的是在描述杭州的风景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繁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庶景象。 学生:看来这首词除了个人情感外,还有对时代的反映。 三、初读感悟 预习检查 教师:请同学们确认这些词语的发音。 参差(cēn cī) 堑(qiàn) 玑 (jī) 绮 (qǐ) 巘(yǎn) 叟(sǒu) 羌(qiāng) 教师:下面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参差:形容不整齐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巘:小山 高牙: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图将:画出 凤池:原指皇宫内的池沼,这里代表朝廷 诵读感悟 教师:请大家大声朗读《望海潮》,注意节奏和韵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四、文本研究 理解内容,体悟情感 教师:词人柳永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