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温故知新 根据下图所给出的信息,请你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A.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B.唐朝时期对外交流 C.宋朝时期海外贸易 D.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D 明朝曾是世界强国,强大的明朝又是如何灭亡的呢?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 目录 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建立 壹 明朝的灭亡 任务: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 一 、明朝的灭亡 材料研读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 政治日益腐败,宦官当权 一 、明朝的灭亡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朝政混乱 材料研读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面对统治危机,明朝有识之士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 、明朝的灭亡 阅读课本,归纳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 时间: 内容: 影响: 万历年间(明神宗统治时期) ①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②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但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一 、明朝的灭亡 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撰写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书院以此为宗旨。他们针砭时弊,提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 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心国家大事,勇于承担责任与担当 一 、明朝的灭亡 材料一:(明朝后期)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原有的赋税)难缓,额外复急。 ———郑廉《豫变纪略崇祯元年(1628年)》 材料二: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材料研读 明朝末年出现了什么问题? 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激发了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一 、明朝的灭亡 1、指出明末农民起义军主力。 李自成、张献忠 陕北起义 提出 “ ” 的口号 1644年,在 建立 政权 攻占 , 自缢,明朝灭亡。 均田免粮 西安 大顺 北京 崇祯帝 2、结合课本,归纳李自成起义的概况。 一 、明朝的灭亡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gě),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材料研读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态度: 原因: 支持拥护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回顾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一 、明朝的灭亡 时间 起义 口号 意义 秦朝末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东汉末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唐朝末年 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元朝末年 红巾军起义 石人一只眼, 挑动黄河天下反 推翻元朝统治 明朝末年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起义 黄巢起义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粮 明朝灭亡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勇于反抗 农民阶级首次提出对土地的诉求 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请在□内画“√”。 一 、明朝的灭亡 √ √ √ √ 贰 清朝的建立 二、清朝的建立 阅读课本,绘制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