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质量评估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四个答案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提取关键词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方法。下列与“非洲”“尼罗河”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代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印度文明 2.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将他的统治权延伸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初步实现统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续 D.等级制度森严 3.古埃及文字(见下图)是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绘画图案和刻画符号发展而来的。古埃及人依靠那些代表动物、植物、地方和人的符号来表情达意,记录活动。据此可知,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文字是( ) A.小篆 B.甲骨文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 4.《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中写道:“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万人。”这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的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5.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之类的描述;其数学文献中则有诸多关于牲群、谷物计量和土地测量的记载。这有助于研究( ) A.古代埃及的社会经济 B.两河流域成文法的发展 C.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D.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 6.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家、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可知( ) A.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商业争端 C.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国王的命令 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古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古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8.下面是在哈拉帕遗址发现的石刻印章,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该遗址位于(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两河流域 9.某校课本剧表演社团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其中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婆罗门在田间耕作 B.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C.吠舍在主持祭祀 D.首陀罗在指挥士兵作战 10.提取有效信息是解读史料、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根据以下信息判断,该学习内容应是( ) 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 ③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④创始人被信徒尊称为“释迦牟尼”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1.九年级某班同学在阅读《罗摩衍那》(译本)之后,对比古代印度的历史,形成以下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阅读《罗摩衍那》,就能完全了解古代印度历史 B.《罗摩衍那》取材于真实历史,属于第二手史料 C.《罗摩衍那》是文学作品,不能反映历史 D.《罗摩衍那》有助于了解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 12.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是( )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象形文字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13.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地区,这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刻有文字的甲骨 A.传承性 B.多元性 C.交互性 D.同一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4题18分,1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