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 1.(2025七下·珠海期中)题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 2.(2025七下·珠海期中)题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2025七下·珠海期中)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其结局都是订立和约,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钱物以换取和平。针对这种“以钱物换和平”的做法,南宋李焘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 ) A.有可取之处 B.符合人民意愿 C.是屈辱行为 D.导致北宋灭亡 4.(2025七下·珠海期中)“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轻赋省刑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广开言路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5.(2025七下·珠海期中)题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C.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6.(2025七下·三水期中)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阁完全消失 7.(2025七下·三水期中)如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我国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 唐蕃和亲 促进了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澶渊之盟 促进了辽与北宋之间的和平发展 D 南宋灭亡 1276年成吉思汗率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A.A B.B C.C D.D 8.(2025七下·三水期中)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9.(2025七下·连平期中)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唐朝的制度传播到日本 B.唐朝时期中日交流密切 C.日本仿唐制建立了国家 D.很多日本人定居在中国 10.(2025七下·连平期中)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下列政权中曾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北宋 11.(2020七下·西乡期末)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秦桧 12.(四川省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