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615

新教材七下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 课件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64740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教材,教材,七下,18课,清朝,边疆
  • cover
(课件网) 《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 《御制十全记碑》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 《雅克萨之战纪念碑》 台湾 西藏 新疆 黑龙江 为什么皇帝要耗费大量精力在边疆立碑? 制作:黎燕琳 新教材七下历史第18课 从御制碑看 壹 一、碑证台湾归治 《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记》 “则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所谓礼以义起,非创实因。”———《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记》 截取碑文的其中一句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立 同样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明朝当时又是如何做的? 一、碑证台湾归治 任务:梳理西方殖民者侵占台湾的历史 海上马车夫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将侵略的魔爪伸入中国台湾、澎湖和闽粤沿海地区 郑成功 思考: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的危害? 既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又给台湾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海商基因 学霸人设 国姓加持 掠夺、奴役、传教和屠杀 决心收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 背景 一、碑证台湾归治 先秦 秦朝 岛夷 不同时期台湾的名称 夷洲 隋朝 唐朝 宋朝 流求 元朝 明朝 清朝 琉求 明末“台湾” 正式称为台湾 揭示了中国人最早经营开发台湾的历史事实,彰显了台湾隶属中国的法理依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一、碑证台湾归治 时间 兵力对比 明郑军 25000人 荷兰东印度东印度公司 起点 台湾城 赤崁 援军 约1100人 约400人 约700人 约2200人 结果 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评价 意义: 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任务:梳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 一、碑证台湾归治 思考: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什么措施经营台湾? 郑成功在1662年收复台湾时写下诗歌《复台》: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事业的艰巨性 奋斗的长期性 这首诗是保卫台湾、建设台湾的动员令,是团结部下、凝集人心的宣言书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弘扬中华文化 影响 易错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清朝统治者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碑证台湾归治 材料研读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 结合所学,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三国 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军队到达台湾。 隋朝 元朝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台湾 清朝 在澎湖设置了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设立台湾省 史实例举 一、碑证台湾归治 任务:结合教材利用时间轴梳理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过程 郑经(郑成功长子) 思考2:清朝统治疆域的方式? “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试图划地而治,阻碍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思考1:根据材料,郑经的意图是什么,有何影响? 1683年 1684年 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康熙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1885年 (光绪) 背景 措施 ①归入版图 ②设置机构 结束了大陆与台湾的分裂局面 影响 贰 二、碑载西藏安边 《御制十全记碑》 “御制‘十全记’碑” 中的 “十全” 指什么? 其与清朝哪一皇帝相关? 该碑的设立背景与清朝对西藏的治理有何直接关联? 乾隆 十次重大军事行动(包括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等 二、碑载西藏安边 思考:结合教材清朝对西藏采取哪些管理措施? 达赖金印 班禅金印 措施①确立册封制度 特点:政教合一 五世达赖觐(jìn)见顺治皇帝图 康熙 金印是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