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980

3.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1256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 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掌握本篇新闻的写作手法。 品味本篇新闻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传递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 作者作品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是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四位记者合写了一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新闻,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这篇新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以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 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文体知识 新 闻 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基本特征 文体知识 六要素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思想性和指导性强。 新 闻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 结构 文体知识 新 闻 文体知识 新 闻 (1)标题: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 形式: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般分三种: 引题+正题 正题+副题 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 正题 副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正题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 文体知识 新 闻 (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最核心的信息。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3)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4)背景: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为烘托新闻的主题服务。 (5)结尾: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使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语言精练,紧扣主题。 文体知识 新 闻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事件新闻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侧重“再现”。往之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得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特 写 文体知识 新 闻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运用文学笔法进行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新闻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写作上要求集中、突出,忌面面俱到。 特 写 新闻特写 文体知识 新 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