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4017

7.1《风景谈》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24282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预习要求 读课文 1、结合黄皮书,掌握生字字音、字形,成语含义及用法。 2、文章描绘了六幅图画,参考第一幅画“沙漠驼铃”命名形式,为其它五幅图画命名。 3、圈画出每幅风景图中的自然风光和人的活动,以及作者议论的句子。 4、按照作品所描绘的风景画面和穿插的议论划分层次。 学习目标 1、了解茅盾生平及其创作成就、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分析“景”“人”关系,进而体会每幅风景的精神内涵。 4、六幅画面看似独立,如何通过“人的活动”串联成整体?体会“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任务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诵读课文,明确字音。 癞( lài )头 颀( qí )长 掮( qián )客 黑魆魆( xū )干坼( chè ) 锄锹( qiāo ) 浅濑( lài 札( zhá )记偎( wēi )依 瞥( piē )见 半爿( pán ) 贻( yí )笑大方 2.阅读全文,参考“沙漠驼铃”这个命名形式,为课文描写的其他画面各拟写一个小标题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沙漠驼铃 自然风光: 猩猩峡外的沙漠,茫茫一片、平坦、寂静、纯然一色的沙漠。 人的活动: 昂然高步的驼队成点、成线、成队走进,发出和谐的声音。 作者议论: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高原归耕 自然风光: 黄土高原,层层梯田、植物颀长整齐;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 人的活动: 晚归的农人和孩子,牵着牛、掮着犁,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 延河夕照 自然风光: 夕阳、彩霞、黄土急流等构成了静穆的自然。 人的活动: 五湖四海的艺术家,生产归来,兴奋谈话,快乐歌唱,一群弥满着生命力的人。 作者议论: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石洞雨景 自然风光: 四面寂静灰黄,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延安 人的活动: 两个革命青年促膝而坐,共同读书、交流,怡然自得。 作者议论: 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桃林小憩 作者议论: 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自然风光: 桃林、旧石磨的圆桌,旧石几案、石凳,大麻、玉米等植物。延安 人的活动: 革命青年人们在桃林休憩、聊天、学习,消磨时间。 北国晨号 自然风光: 万籁俱寂,空气清冽,朝霞笼山。延安 人的活动: 严肃、坚决、勇敢、高度警觉的号兵和荷抢战士坚守岗位。 作者议论: 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根据生活场景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段): 沙漠驼铃,揭示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基本观点 第二部分:(2-4段)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 第三部分:(5-8段)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写延安儿女学习休息情景。 第四部分:(9-10段)北国晨号,描绘和赞美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姿。 思考一《风景谈》借谈风景含蓄地谈政治,可是描写的第一幅画面并不是在解放区,为什么这样安排? ①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多么荒谅、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力,可见人的伟大。 ②这样写也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③使文章别具一格,在它的基础上,下文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 任务二研读课文 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