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问卷(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要求。) 1.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的坐骑飞天猪憨态可掬。我国古代先民饲养家畜 的历史源远流长,饲养家畜说明我国远古居民() A.已掌握了铸造技术 B.以采集为主生活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建立了中原王朝 2.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分别为秦代“半两”钱、汉代“五铢”钱和唐代“开元通 宝”。这些货币的共同特点是() 半两钱 五铢线 开元通宝 A.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B.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 C.材质均为贵金属黄金 D.适应了丝绸之路贸易需求 3.《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汉武帝时期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并在河西走廊设置郡县。这一举措的直接影响是() A.彻底消除了北部边疆匈奴的威胁 B.推动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C.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推动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 4.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此诗可用于研究唐代的()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对外交流 5.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 B.文臣官员地位提高 C.相权不断削弱 D.地方权力不断弱化 6.1895年,某条约签订后,爱国人士谢缵泰绘制《时局图》(右图), 周局時 图中熊、犬、鹰等动物盘踞中国领土。此图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7.1921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此后,中 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体现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C.国民革命运动的统一战线策略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025年九年级4月学业测评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问卷)第5页(共8页) 8.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 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理论为新中国成 立初期的哪一制度提供了依据?() A.计划经济体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 9.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 友好往来的大门。”这一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趋向于正常化 D.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 10.20世纪80年代,深圳从一个边睡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其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特区政策的实施 B.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 C.香港回归的辐射效应 D.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 1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端浮雕中,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权杖。这一设计 旨在() A.体现法律公平原则 B.记录法典编纂过程 C.宜扬君权神授思想 D.展示艺术雕刻技艺 1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权,全体公民均可参与。这体现的 雅典政治特点是() A.君主专制 B.直接民主 C.贵族寡头 D.联邦制度 13.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写道:“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 光荣对我就够了。”这反映的思想潮流是()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蒙昧主义 D.自由主义 14.1955年,有一位记者在万隆会议现场采访某国代表,让其就“求同存异”的方针谈看法。 该代表表示,这一方针非常智慧,它让我们知道,亚非国家有更重要的共同目标需要团 结协作。由此判断“求同存异”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化解矛盾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B.推动亚非国家联合对抗美苏霸权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