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8497

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48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5937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4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肆 叁 壹 贰 了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词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不同词作的风格特点与时代特点。 提高诗词朗诵水平,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写作积累个人阅读经验,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掌握诗歌评论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理解词作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今昔对比、怀古伤今的写法,以及借助叠字、对比等手法渲染内心波澜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不同词作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 通过诵读诗词,培养诵读的节奏感,培养语感。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深入研究诗歌的内涵,了解文学评论的写作方式。 教法与学法 诵读指导法,小组探究法,对比阅读法,读写互促法。 学习课时数 4课时 壹 教学过程 第 课时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在宋词的领域内,有两座巍峨的山峰争雄对峙、相映生辉:一峰是以苏轼、辛弃疾等为旗帜的豪放派,另一峰则是以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睹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 情境导入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1.了解三位词人及词的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弟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少年得志,本应有辉煌未来,却在被贬之地度过最好年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排挤,自请外放。后因“乌台诗案”入狱,虽复职,但因不被新旧两党接受,长期被贬。一生经历波折,但值得庆幸的是,他这种悲苦的人生经历给予了他诗词创作的丰富内容。 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 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虽命运坎坷,但信念坚定,将爱国情怀和忧虑融入词中。他的词风多样,以豪放为主,兼具细腻,广泛取材,运用典故,表达恢复统一的愿望,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写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 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为浙东安抚使,并随后成为镇江知府,负责京口的防务。辛弃疾一方 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 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宋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十八岁,嫁与宰相赵挺之季子赵明诚,婚后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和研究。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明诚奔丧,清照从青州携带金石书画南奔。途经镇江遇盗,大部被掠。建炎三年(1129)明诚病逝,清照悲痛欲绝。绍兴二年(1132)冬,金人南犯,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晚年境遇凄凉,以至含恨离开人世。 写作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