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北京猿人……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磁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锥、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 A.结成了群体生活在一起 B.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C.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 2.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记载:“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学者对股墟出土的编钟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记载。这表明( ) A.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超 B.古人擅长理论指导实践 C.青铜器常作为礼器使用 D.商周青铜器以乐器为主 3.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中提到:“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彼时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局面( ) A.百家争鸣 B.各国争霸 C.思想统一 D.君主专制 4.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废除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文字。这一措施实行有助于推动( ) A.王国问题解决 B.多元文化形成 C.统一局面巩固 D.疆域面积扩大 5.汉宣帝设置都护,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尽归于汉,汉元帝设“戊已之官,分任其事”。另外,汉王朝还“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於要害之路”。这说明( ) A.汉朝加强对丝路的管理 B.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丝绸之路沿线治安不稳 D.丝绸之路在汉王朝正式开通 6.某同学在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时搜集了下面两幅画。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的主要特点是( )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壁画砖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胡饼砖画 A.汉化为主 B.胡汉互鉴 C.交往频繁 D.方式单一 7.据《梦溪笔谈》记载,宋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约370万石(一种计量单位),占总数(全国)的61.67%。所以,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 B.对外贸易发展 C.城市经济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 8.明末清初,农学家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他注意利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功效的具体差别,推算了一亩秧苗可供移栽的面积及稻秧生长的时日等。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科技( ) A.崇尚创新进取的精神 B.深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 D.开始向近代科技转型 9.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 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 10.1814年一艘英国护货兵船私自驶至虎门,嘉庆帝就此批示:“夷船所贩货物全藉内地销售,如呢羽、钟表等物中华尽可不需,而茶叶、土丝在彼国断不可少,倘一经停止贸易,则其生计立穷。”据此可知( ) A.英国商贸严重依赖中国市场 B.清廷主权意识强烈 C.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优势明显 D.清朝统治潜藏危机 11.据统计,1875年《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有19篇,1877年增至40篇,1880年增至177篇。1875—1877年,报道以战时消息居多。1879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多,且多刊于头版。这反映出( ) A.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 B.清廷重视收集民间意见 C.时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 12.康有为评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风雨既至,终必倾坠;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