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在齐稷下学宫讲学。晚年到楚,为兰陵令。 居兰陵著书而卒,著作《荀子》32篇。为“学者之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思想出于儒,又吸纳了其他各家的学说观念,把古代唯物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 解题:劝学 “劝”为何意? 劝:劝告,劝说,劝阻 ———今义 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作品简介 【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文本解析 君子曰:学不可以①已②。 青,取之于③蓝,而青于④蓝;冰,水为⑤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⑥绳,輮以为⑦轮,其曲⑧中规。虽有⑨槁暴⑩,不复 挺者,輮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①可以用来,应该 ②停止; ③从; ④比; ⑤凝冻而成; ⑥合乎; ⑦把……作为; ⑧弯度,形容词活用名词; ⑨又; ⑩晒; 再; 通“煣”; 靠近磨刀石; 锋利; 名词作状语,每天; 通“智”; 【翻译】 通假字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暴通曝,晒 “知”通“智”(zhì),智慧。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2、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古今异义(古/今) 1、劝学: 2、輮以为轮: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勉励/规劝、劝戒 把…做成/认为 金属做成的刀剑/金子 检查/参加、加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判断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特殊句式 探究思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寓意是什么? 比喻论证(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方法。通常借助某种现象或寓言、故事等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第二段 青 蓝 青于 冰 水 寒于 人 君子 学习 提高 木 轮 輮 不复挺 人 君子 学习 改变 (中绳) (中规) 木 直 受绳 金 利 就砺 人 君子 学习 完善 学习的 意 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青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本段论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 发展 改变 以喻代议 小 结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表修饰关系 跂:提起脚后跟 而:但是 疾:强 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水:游泳 绝:横渡 生:“性” 善:擅长 重要字词 实词 须臾之学: 博见: 闻者彰: 假舆马者: 致千里 绝江河 片刻 广 清楚 借助,凭借 到达 横渡 词类活用 1、非能水也: 名词做动词,游泳 通假字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 2、登高而招: 形作名 高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