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6151

9 《复活(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4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复活(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复活》教学设计 【课文提要】 《复活》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继《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首次出版于1899年。小说主要描写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身份出庭,认出玛丝洛娃后良心深受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试图以此赎罪。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选择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课文节选的是《复活》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写的是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深受良心谴责,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以祈求宽恕的经过。先是两人隔栏相见,聂赫留朵夫试图得到宽恕,而玛丝洛娃从不认识到终于认出了他;再是两人长凳叙旧,玛丝洛娃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冷漠回避说出自己的遭遇;后是玛丝洛娃要钱,聂赫留朵夫从她的言语、神情中觉察到她“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仍坚持请求她的宽恕;最后探监结束,玛丝洛娃等待回牢,聂赫留朵夫表示再来。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灵的激烈震荡与矛盾冲突,表现了人性、精神的“复活”过程,寄寓了作家“博爱”的人性理想。 【任务目标】 本文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单元。学习本文,既要感受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面貌,又要鉴赏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魅力。通过梳理故事内容,联系整本书情节,领会小说19世纪俄国的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与性格;通过探讨标题的含义,领会小说的“复活”主题以及作家所寄寓的人性理想。 本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如下: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批判意味; 2.鉴赏人物描写细节,把握人物内心与性格; 3.探讨“复活”内涵,领会小说的思想主题; 【预习任务】 1.阅读《复活》整本书,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2.阅读《复活》节选部分,概括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 3.从节选部分找出两处人物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的语句,写两个批注,赏析这些语句是如何细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的。批注时,先指明描写手法,再赏析表达效果。 [批注示例]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来。 ①心理描写。直接写聂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 ②动作、神态描写。他的情绪很激动,说明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 4.查阅资料,了解作家背景及小说写作背景; 【任务设计】 任务一:填表梳理内容,理解现实批判意味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其突出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因此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复活》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场景,展现了特定时代下人物的生存状况,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的社会现实。 [填表] 1.速读小说节选部分,筛选文中关键信息填写下列表格。先概括节选部分情节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