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2476

【高考重难点】2025年高考语文预测考前冲刺--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2792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解析,阅读,文本,文学类,冲刺
  • cover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押题预测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4秋 郴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间 史铁生 “瘫痪后你是怎么……譬如说,你是———?”记者一时不知怎么说好,双手像是比划着一个圆球。 我懂了他的意思,说:“那时我只想快点死。”“哪里哪里,你太谦虚。”他微笑着,望着我。可我那时是真想死,不记得怎么谦虚过。 “你是不是觉得不能再为人民……所以才……?” 我摇摇头,想起了我那时写过的一首诗:轻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间一斜阳…… “那你为什么没有……?”记者像是有些失望了。我说,我是命运的宠儿。他奇怪地瞪着我。 “您看我这手摇车,是十几个老同学凑钱给我买的……看这弹簧床,是个街坊给我做的……这棉裤,是邻居朱奶奶做的……还有这毛衣———那个女孩子也在我们街道生产组干过……生产组的门窄,手摇车进不去,一个小伙子天天背我……”“ 记者飞快地记着。“最好说件具体的。”他说。 我想了一会,找出了那张粮票(很破,中间贴了一条白纸)。 “前些年,您知道它对一个陕北的农民来说等于什么吗?”我说:“也许等于一辆汽车,也许等于一所别墅;当然,要看和谁比。不过,它比汽车和别墅可重要多了;为了舍不得这么张小纸片,有时会耽误了一条人命。” 记者看看那粮票,说:“是陕西省通用的?” “是。可他不懂。我寄还给他,说这在北京不能用。他又给我寄了回来,说这是他卖了留着过年用的十斤好黄米才得来的,凭什么不能用?!噢,他是我插队时的房东老汉,喂牛的……” 有些事我不想对记者说。其实,队里早不让他喂牛了;有一回,他偷吃了喂牛的黑豆…… “他说,这十斤粮票,我看病时用得着。” “看病?用粮票?!”记者问。看来他没插过队。 “比送什么都管用,他以为北京也是那样。后来我才知道,他儿子的病是怎么耽误的。我没见过他的儿子,那时他只带个小孙女一块过。” 我和记者都沉默着,看着那张汗污的粮票。 “现在怎么样?”记者问我:“你们还有联系吗?” “现在有现在的难处,要是把满街贴广告的力气用来多生产点像样的缝纫机就好了。” 记者没明白。 “前些日子他寄钱来。想给他孙女买台缝纫机,他自己想要把二胡。可惜,我只帮他买到了二胡。他说,缝纫机一定得买最好的,要不他孙女该生气了。简直算得上是忘本了吧?” 记者笑了,吹去笔记本上的烟灰:“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你是怎么战胜了……?譬如说……” “还有医院的大夫,常来家看我……还有生产组的大妈们,冬天总在火炉上烤热两块砖,给我垫在脚下……还有……唉!我说不好,也说不完。” (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文本二: 作为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搜集资料的方法,深度访谈法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在新的数字化时代,由于媒介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深度访谈法有了更便捷有效的实现途径,如更大范围的受访人群,更准确可靠的访谈记录方法,更高效多维的资料挖掘技术,更直观生动的结论诠释方式。但是,纵使外在千变万化,深度访谈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访谈仍旧是基于对言语力量的深信,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互动进行意见交换和构建意义,借此探寻受访者真实内心感受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深”字上做文章,剥茧抽丝般深入受访者的内心深处,探访出受访者的真正感受,是一直以来深度访谈方法演进亘古不变的主题。 总之,深度访谈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聊天。虽然有了更先进媒介技术和手段的加持,但作为一种访谈结果严重依赖访谈者个人素养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方法的改进需要“在访谈前有更多的训练和心智上的准备”;同时,更为重要的,还需要“在访谈之后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与诠释”。访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处理访谈问题的“直觉”的培养,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