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4073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联读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89825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胸中有家国,眼里存山河 ———《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联读 中国人喜欢登高,山川湖海,亭台楼阁,凡是高的地方,都要亲自登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登临的诗句吗? 从鹳雀楼的落日,到飞来峰的云雾;从茱萸的缺位,到泰山的峰顶,中国人的登高,从来都不只是爬楼、爬山,这些登高的脚印,其实在丈量三件事:思乡的牵绊、向上的自勉以及拯救时代的家国豪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知人论世 公元767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寄居在一只小船上,从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金陵为六朝古都,自公元229年至589年,三百多年,六个朝代,平均一个朝代不足六十年。王朝短命,发人深思,金陵成了诗人们寄兴感怀,怀古幽思的媒介。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任江宁知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繁华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危机。在金陵胜地,王安石登高望远,思绪万千。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满怀愁绪汇聚笔端,遂化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听诵读,初感知 译文 《登岳阳楼》: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一、胸中有家国 1. 如果要你从《登岳阳楼》和《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找出一句能体现作者的“家国情———的句子,你会选哪一句?请找出来并分析其手法。 语句 手法和解读 《登岳阳楼》 《桂枝香 金陵怀古》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直接抒情,借代(“戎马”代指战争) 想到饱受战乱的百姓,凭栏遥望,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泪水横流。 用典。时至今日,还有歌女在吟唱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 2.除了“家国情———,两首诗中还写了哪些情感?请找出诗中写作者情感的语句并分析其手法。 语句 手法和情感 《登岳阳楼》 《桂枝香 金陵怀古》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孤独一人、年华已逝、身体羸弱、漂泊在外的悲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