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4161

6.2 《五石之瓠》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7073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觉后真成庄子蝶,几时扶病过东林。--方献夫 贾生悲献策,庄子乐观濠。--方仁渊 濩落情怀庄子瓠,浮沉踪迹楚王萍。--张昱 桑榆斥鴳安识此,大鹏逍遥问庄子。--费震 吾爱蒙庄子,鼓盆歌慷慨。--姜特立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寒山 枕上希夷千古梦,手中庄子十年书。--庄昶 却忆蒙庄子,冥搜内外篇。--张正蒙 残编断简披庄子,日日须当诵秋水。--耶律楚材 闭门读庄子,秋水马蹄篇。--袁宏道 还家傲似蒙庄子,定策忠于汉霍光。--苏轼 与庄子有关的诗句 庄周梦蝶 濠上观鱼 五石之瓠 大鹏逍遥 鼓盆而歌 天地为椁 奇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奇文:其学无所不窥,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为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奇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历代文人学者喜欢庄子,被庄子的文字打动,被庄子的精神境界折服。庄子是中国自由主义的象征,他代表着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高度。 庄子为何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庖 丁 解 牛 《庄子》 壹 贰 叁 了解庄子本人和《庄子》一书,了解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 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感知庄子的“无用之用”。 比较分析《老子》和《庄子》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语言韵味。 肆 学习目标 理清字面语意,体会庄子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写作手法。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庄子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作者简介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一书是最具有文学价值的。《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原有52篇,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文学常识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三言”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子·天下》 《庄子》一书,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中,“寓言十九”,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