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8817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00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字形体的构造蕴含中华民族的智巧,也常常具有字符音义之外的深意,发挥超越语言的表达功能。这是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重要特点,更是汉字文明与中华文明独特性的突出体现。 汉字隶变之后,原始的象形性、图画性减弱,但起源阶段“依类象形”的独特属性,早已深深烙刻上民族文化心理,影响着国人的汉字认知心理和使用习惯。人们常常基于字形与事物外形的相似性,描摹形状,譬况事物,激活汉字的原始象形功能。例如,《诗经·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其中“杲”表明亮,用“日”在“木”上的字形,描摹雨后初晴时,霁日挂枝头之景,栩栩如生。如果说“杲”字在以形表意的同时还兼表语义,那么汉字对语言功能的超越,更突出地表现在纯粹以字形关联客观事物的用法。例如,汉乐府诗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里的“田”不记录“农田”,仅因字形近似于有纹路的荷叶,故以“田田”描画莲叶茂盛相连之状。又如,扬州有座竹林庭院名为“个园”,以“个”命名,取其字形像竹叶之貌,趣味了然。 汉字的构件本来是不能独立表达语言意义,也不能独立在语言链中使用的。如果出现构件或部件独立表义和独立使用的情况,就属于对一般语符功能的超越。例如,学者冯友兰曾赠友人金岳霖寿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字由“八十八”三字组成,“茶”字由上部两个“十”和下部“八十八”组成,相加为一百零八。“米”非指语词“大米”,“茶”亦与“茶叶”无涉,指称老人高寿的实意隐于字内构件,颇为典雅蕴藉。 汉字对语言功能的超越还体现在通过字形常规样态的改变以传递特殊含义。汉字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构件、笔画在二维平面上的放缩增减、重新组合,可以幻化出许多不同形态,这在网络语境中的应用格外广泛。汉字构件拆分后占多个字位,视觉上横向拉宽了整字宽度,这样不仅可象征体型变宽,如“每逢佳节‘月半’三斤”;也可隐喻时间维度上的缓慢,如“体验成都‘忄曼’生活”。 在艺术设计中,汉字形体的变异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也能表达特殊含义。例如,中国美术学院的校标既像少了左右两竖的“国”字,又似抽象的“美”字,寓意国美无边。“国”字以形体变异的非语言手段,传递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寄寓匠心,意蕴深厚。又如,在反腐倡廉的主题海报中,汉字形态通过多样变化,传递深刻内涵:或将“腐”倒置,表“反腐”之义;或“贪”增横笔使“贝”变“囚”,表示贪一笔即沦为阶下囚;或“廉”“腐”各取半边合为一字,蕴含辩证哲理,廉腐仅一线之隔,要守好底线、警钟长鸣。 (摘编自李晶《寓意于形 形神兼备———谈汉字对语言功能的超越》) 材料二: 汉字思维具有意象性、诗意性、体悟性等审美特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用“三美”概括汉字之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各体汉字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国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诗性品题赋予园林以思想,成为中国园林构园设景的灵魂。“灵魂”的核心内容,大多源自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中华文化元典”,即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六经与诸子著作等。历史文化学者江林昌认为,这些民族文化元典,“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建了中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