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战争印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百合花︾ ︽大战中的插曲︾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荷花淀 孙 犁 1 .了解作家孙犁及以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 .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学习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3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至纯至高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作家简介 孙犁(1913———2002)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 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小说散文集《嘱咐》、《白洋淀纪事》 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 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 论文集《文学短论》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不但得名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 荷花淀派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方式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的变化。 成绩突出的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形成了 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 为“白洋淀派”(也称“荷花淀派”)。 该派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 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 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创作特色 ①诗意地描绘河北乡村生活,渲染出浓郁的河北地方风彩。 ②在即时性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灌注和张扬具有恒久魅力的人性与人情。 ③崇尚女性美,擅长青年女性的塑造。 ④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气息的结合。 ⑤承乡土抒情小说传统,为诗化、散文化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 “诗体小说” ①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②人物姓名、肖像模糊———虚化 ③写作视角独特,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纯美,富有诗情画意———诗化 写作背景 孙犁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一、美的体验:革命传统作品中自然环境的诗意盎然 很少有人像孙犁这样,可以将一部同仇敌忾的革命小说写得如此柔情似水,《荷花淀》既壮烈又柔美,既果敢又明媚,而他所使用的语言又是如此生动、鲜活、洗练。这让人想到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滋养,《荷花淀》的“别开生面”,也在于它的诗情画意,在于它独具“中国风景”之美。 张莉 重读《荷花淀》:革命抒情美学风格的诞生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