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 说明: 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 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 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 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 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 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 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 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 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 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 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 《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摘自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材料二 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但是它反映 这些情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各色各样。单就下面选的作品而论,也可以看 见几种不同的方式。 《宋诗选注》选了梅尧臣的《田家语》和《汝坟贫女》,注释引了司马光的《论 义勇六札子》来印证诗里所写当时抽,点弓箭手的惨状。这是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 我们可以参考许多历史资料来证明这一类诗歌的真实性,不过那些记载尽管跟这种 诗歌在内容上相符,但到底只是文件,不是文学,只是诗歌的局部说明,不能作为 诗歌的唯一衡量。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 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鲜明,产生了既强烈又深永的效果。 反过来说,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地平铺直叙,那么,虽 然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 例如王禹傅《对雪》的注释里所引的李复《兵馈行》。“诗史”的看法是个一偏之见。 诗是有血有肉的,史诚然是它的骨千,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 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画家和雕刻家所 选择的人体美了。 范成大的《州桥》,注释引了范成大自已的以及楼钥和韩元吉的记载来说明诗里 写的事情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而且也许不会发生。这是另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使我 们愈加明白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因此不能机械地用历史考据来 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 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 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 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 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 宋代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