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4627

2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47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课时
  • cover
《2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3.父亲、树林和鸟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课的第一、第二课时。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三年级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谈话导入法、媒体、图片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学生是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实践等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语言运用:本课有不少优美的语言值得学习、积累并内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动的语句,引导学生摘抄积累,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思维能力:辨析对父亲的判断,感受父亲形象。 审美创造:读好对话,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形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本课的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伏情导入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看图片,复习《家》唤起对家园的感性认识。说自己喜欢鸟儿的原因,定下感情基调。 4.读课题,进入学习情景。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鸟鸣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作者的介绍,哪位同学分享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1)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 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2)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抽生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齐读课文。 (3)圈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1)自由朗读、勾画、标注。 (2)指名回答,教读,齐读,开火车朗读。 (3)自由朗读课文3遍。读通顺、正确。交流朗读,评议。 (4)结合同学和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自己读,思考,批注。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指导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4.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5.重点指导:蒙、鼻的书写。 6.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