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526

7.1《风景谈》课件 (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7816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茅盾 学习目标 一 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 三 二 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 四 体验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 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 “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介绍 (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革命文艺奠基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茅盾 代表作品 创作特色 文学思想 基本概况 人物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将“最典型的人物事态”放置到“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去展现。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虹》 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春蚕》《秋收》《残冬》(“农村三部曲”)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小说善于选取大题材,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散文善于使用以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 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 茅盾文学奖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白鹿原》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蛙》,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梁晓声《人世间》     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作品简介 重庆是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国民党的达官贵人整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甚至是利用职权大发国难财。外有侵略者重兵封锁,内有国民党官僚豪门敛财,国统区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心涣散。 这一切与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军民朴素积极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茅盾决心要讴歌延安抗日军民。但由于蒋介石处处限制共产党发展,甚至残害积极支持共产党的民主人士。“白色恐怖”之下茅盾只能用隐曲的笔法,含蓄表达对延安战斗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风景”的描写,赞美解放区军民的生活状态。 背景链接 曲笔 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茅盾 “风景谈”即谈风景,“风景”字面释义是“风光景色”。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 在本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在学习文中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赏析。 解 题 任务一:概括画面,梳理行文顺序 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尝试将第一段分成三个部分并总结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沙漠驼铃 沙漠风景 沙漠中人的活动 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 前夜看了 《塞上风云》......这里就没有“风景”。 当地平线上出现......合奏充满了你耳管。 这时间,也许你不......然而人类更伟大 任务一:概括画面,梳理行文顺序 沙漠驼铃 简要概括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