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586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970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 导 入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学 习 标 目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仍能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壹 常识介绍 初读感知 念奴娇 过洞庭 念奴娇:词牌名。 过:经过,途经。 洞庭:洞庭湖。 题目解析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人。南宋前期爱国词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廷试状元。 张孝详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zhuó)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cāng)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 初读感知 此首月夜泛洞庭作。写水光月光,上下澄澈,境极空阔。而胸襟之洒落,气概之轩昂,亦可于境中见之。“洞庭”两句,言湖中无风。“玉鉴”两句,言湖面之广。“素月”三句,言月光映水之美。“悠然”两句,收束上片,言泛舟之适。下片,写月下之感。“应念” 三句,言中心之纯洁。“短发”两句,言夜深湖冷。“尽挹”三句,言湖上豪饮。末句,言湖上独啸。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唐圭璋 贰 抓关键句 研讨问题 活 动 一 聚焦上阙,说说“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在何处? 洞庭青草,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春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过洞庭》;“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更无一点风色”点明风平浪静的环境氛围。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湖水明净光洁,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在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是写景 ,描写了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景象;又是写人,表现了诗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格之美,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 活 动 二 知人论世,说说“妙处难与君说”中“难”是为何? 背景资料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遭到毁谤而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一路泛湘江,过衡阳,登衡山祝融峰,自长沙经湘阴,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的“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仕途之路的艰难 内心深处的孤独 叁 聚焦形象合作探讨 活 动 三 聚焦下阕,说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张孝祥? 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孤独 失望 坦荡 肝胆照人 光明磊落 “肝肺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处变不惊 旷达稳重 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 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 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但自己的心神无一丝动摇,仍沉稳地泛舟洞庭。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心胸开阔 豪迈自信 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