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关练8:语言文字应用题 (原卷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言谈间本该( )的话,再三斟酌下还是铺垫了好几句。“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绝没有别的意思”“退一万步讲”等一番限定与修饰下来,交流的畅快也急转直下。 额外的限定语,事实上起到的是补充与解释的作用。“退一万步讲”往往隐含着“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我们不妨再讨论一下”的意味;“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经常作为“接下来我要开始陈述观点了”的开场白;“ 甲 ”, 乙 。这些“限定语”或许都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语义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缓和与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就像是一种语言的润滑剂,让聊的天不至于生硬尴尬,让说的话不至于“掉在地上”。 如此小心翼翼,图个啥?反复纠结的社交“套话”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一句无心之语,会不会冒犯到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家人?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张口就来的口头禅,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粗鲁”?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怕被误解,怕惹是非,怕生嫌隙,自然也就会在铺垫和说明上多此一“句”。结果就是,交流变得索然无味,理解变得无比奢侈。难怪有人总结现在聊天的套路:用万能的“哈哈哈”来打破尴尬、表达开心和应对不知如何回复时的窘境。其实,是不是真的想“哈哈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不太会让人出错”。 言谈间的限定语越来越多,目的在彼此能够避免误会、获得认同。纵观现代人的社交网络,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些情感与思绪的交织,许多人只好在言语中采取“试探”的策略,为自己提前圈定了一个语言的“紧箍儿”,不求“动人”,但求“不得罪人”。 19.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处的是( ) A. 一吐为快B. 怎吐怎快C. 不吐不爽D. 不吐不快 20. 文中多次使用引号,其中“掉在地上”和“粗鲁”处的引号作用有何不同? 21. 文中第四段有较多错误,如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错别字、语病等,请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①错误:_____,修改为:_____; ②错误:_____,修改为:_____; ③错误:_____,修改为:_____; ④错误:_____,修改为:_____。 请将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使文段语言准确流畅,风格统一,不得改变原意。 23. 请根据文段内容,在文本第二段甲、乙处和下面的对话中的丙、丁、戊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小光:最近这门课讲的内容好难啊,作业我都快写不下去了。 丙 ,我觉得咱们可以试试小组讨论,把各自的思路凑一凑,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丁 ,就是觉得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学得更轻松。 小华:你这个想法挺不错的,但我担心有人会划水,到时候讨论没效果还浪费时间。 小文:这个确实有可能,不过 戊 ,就算真有人划水,只要大多数人认真参与,我们也能从彼此那学到新思路,总比自己一个人闷头苦想要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些医美整形机构的描述中,不同部位的整形“明码标价”,“成功案例”在手术前后的鲜明对比似乎也暗示着,顾客只要支付相应价格,就能迅速收获美貌、开启崭新人生;相比之下,手术前后伴随的痛苦与风险却往往被 ① ,甚至置后再提。医美机构的这类宣传侧重于将价格与效果挂钩,如同“回音壁”般强化着有整形意向群体的客观需求,某种程度上催生、助长了社会中的“容貌焦虑”,这种焦虑与压力的“魔咒”还愈发盘踞于年轻群体。某些医美机构恰恰利用部分年轻消费者的专业认知不足与跟风冲动心理,借机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追寻外在美的权利,但需要认识到,不惜“ ② ”或许能购得一次外形改变,却不能应允任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