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8254

2026届高考语文补充篇目:《朝天子咏喇叭》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3196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6届,高考,语文,补充,篇目,朝天子咏喇叭
  • cover
(课件网) 朝天子 咏喇叭 2025高考语文补充篇目 新知导入 同学们,在古代,有许多事物看似平凡,却被文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今天,咱们先来聊聊一种常见的乐器 ——— 喇叭。在生活中,喇叭能吹出响亮的声音,吸引众人注意。那在文学作品里,喇叭又会有怎样不寻常的意义呢?在明代,有一位诗人王磐,他写了一首别具一格的《朝天子 咏喇叭》。喇叭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又借喇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这首小令,探寻其中的奥秘 。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并默写作品中的生字词,理解 “曲儿小腔儿大”“水尽鹅飞罢” 等重点语句的含义,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曲。 2.了解散曲的文体特点,明晰《朝天子》的曲牌格律要求,掌握咏物诗(曲)“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 3.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分析曲中喇叭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借喇叭揭露宦官作威作福、残害百姓的写作意图。 4.对比其他咏物作品,体会本曲在语言诙谐、讽刺辛辣方面的独特艺术风格,提升诗歌鉴赏与文本分析能力。 “朝天子” 是曲牌名,规定了这首作品的格律、字数、平仄等形式要求 ,如同为乐曲定下特定的调子与节奏框架。而 “咏喇叭” 则是题目,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与内容,表明这是一首以 “喇叭” 为吟咏主体的作品。 “咏” 字意味着作者将通过描绘喇叭的特点,来抒发情感、寄托志向。在这首曲中,作者表面写喇叭 “曲儿小腔儿大”,声音虽小却能吹得震天响,实际借喇叭尖锐刺耳的声响,暗喻明代正德年间宦官们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的丑态,以小见大,讽刺其仗势欺人、残害百姓的恶行,达到托物言志、针砭时弊的目的。题目短短数字,既限定了创作形式,又暗示了内容主旨,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了重要线索。 新知讲解 王磐 王磐,生于约 1470 年,卒于 1530 年,字鸿渐,号西楼,是高邮(今江苏高邮)人 。他出身富家,却不热衷于豪华生活与仕途进取。其性格恬淡,喜好楼居,在高邮城西的僻静之地修筑楼阁,常与名士在此谈诗论文,故而自号 “西楼” 。王磐精通音律,在散曲创作领域造诣颇高,堪称明代散曲大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俊逸,语言诙谐幽默,题材极为广泛。既有描绘山水风光、展现闲适生活的篇章,也不乏反映社会不合理现象、同情百姓疾苦的佳作,而我们即将学习的《朝天子 咏喇叭》正是其代表作之一,从中我们能深切领略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批判 。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这支小令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年) 。彼时的明朝,正深陷宦官专权的泥沼,局势黑暗混乱。大宦官刘瑾把控朝政,在皇帝的有意扶植下,宦官们权势滔天,手握内外臣僚的生杀大权。他们频繁往来于交通要道运河之上,所到之处,无不耀武扬威,肆意鱼肉百姓。每至一处,便吹起喇叭,以此壮大声势,吓得百姓胆战心惊。诗人王磐恰好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他每日目睹宦官们的种种恶行,心中义愤填膺 。于是,王磐以笔为刃,写下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之名,巧妙揭露宦官的累累罪行与丑恶嘴脸,将百姓对宦官的痛恨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深刻反映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现实 。 喇叭,唢呐,曲儿(qǔr)小 / 腔儿大。 官船 / 来往 / 乱如麻,全仗你 / 抬声价。 军听了 / 军愁,民听了 / 民怕。 哪里去 / 辨甚么 / 真共假? 眼见的 / 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 / 水尽鹅飞罢! dōu móu 读准字音和停顿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能扩大声音,这里实指宦官出行时用来虚张声势的工具 。 唢呐:也写作 “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是民间常用乐器,在本曲中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