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新高考联盟2025年5月名校高考预测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需要坚持并高扬地域性,抵制现代主义一元化的审美策略。今天,无论在全球哪个都市,我们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无论使用何种文字,我们看到的都是无衬线的现代主义字体设计。尤其是在创意方面,东方创意的精髓不只体现在样式、元素和符号上,更体现为思想史和作品中所凝结的中国思维方式。有鉴于此,近年来,设计理论界兴起了关于中国设计思想研究的风潮,深入古代经典并结合作品剖析样式背后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眼下所谓的“国潮”“国风”热是一种缺乏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等传统设计精髓的“样式主义”,忽视了内部的多元性和统一性,还没有充分实现对于中国设计思想精髓的接受。 然而,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程序化创意所依赖的基础是海量的数据资料库,这种资料库有大量现成的“中国元素”样式,但人工智能设计无法像传统设计那样根据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开展新的创造。众所周知,即便是在中国内部,不同地理方位、不同区域的人在性格和思维方法上的微妙差异皆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个体的差异是建立在这种地域差异性基础之上的。在人工智能设计的环境下,关于这种中国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很可能也会在数字化的数据与算法面前失去应用性,变成一种奢侈的东西。标榜地域风格的设计将仅停留在样式层面,而不管是什么样式,背后创意生成的规律和思维方式并不具有文化意义上的深层区别。到那时,普遍主义将完全成为通行国际的审美法则。 设计与纯美术不同:纯美术是应用于欣赏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设计是服务于人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中国古代的设计,不管是服装还是建筑,都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这种地方色彩既是一种审美的结果,更是服务和反映地方民众生产生活特征的产物,设计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进入生产和流通环节,与一方水土和一方人互动对话,不能简单地在样式上加以模仿。 在现代主义设计中,由于科技、能源、材料等的全球一体化,出现了一元化的审美格局,设计往往追求国际化,那些本来是服务西方民众的设计也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设计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普遍主义的特征。但是,所谓的普遍主义往往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代名词,这种“普遍”的标准不是真正的超越东西方的标准,而常常是西方标准。这种一元化的国际主义审美特征应该只是一个阶段的特征,审美的“全球化”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结,“复归多元”应该是现代主义之后也就是未来时代设计的一种自然追求。换言之,越是人工智能设计的时代,国别性、地域性越应该亟待成为一种带有区分性的表达,设计甚至要比别的艺术门类更加重视和强调地方色彩。 对于中国设计来说,首先服务的应是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从这方面来看,设计是最应该抵制“全球化”的,设计的本土化是一个正当且必然的追求。 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如何建构中国主体性,从而区分于那种全球一元化的现代主义设计策略,应是中国本土的人工智能设计未来要攻克并扬弃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祝帅《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美学变革》)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传统和智慧。非遗衍生品指的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工、设计、创制出的具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产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再创造。在数字化时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挖掘非遗技艺的内涵与特色,为非遗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创作,从而形成具有创意性和文化内涵的非遗衍生品。比如.要开发一套具有宋韵主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