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9208

湖南省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41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邵阳市,2025届,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大学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首先,明大德,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第一要义。只有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拔尖创新人才才是人民所盼、社会所用、国家所需的栋梁。其次,守公德,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必备品质。一个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社会公德心,先扫一屋再扫天下。再次,严私德,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准则。个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提升整体素质。一个人,只有守好以上“三德”,才能在如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政治认同,才能在优秀传统美德与现实物欲横流的博弈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理想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社会现象变幻莫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信息时代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令人目不暇接。况且,大学生又面临求学、择业、交友及“三观”形成等多方考量,被疑惑、彷徨、焦虑等困扰在所难免。当下青年人尤其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要审时度势、明辨是非、正确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这实质上是指明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青年人大有前途,关键是要方向明,路子正,善吃苦,能守恒。无论是担当实现“中国梦”的重任,还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无论是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重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昔日光辉,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积累知识、打牢基础,只有勤学苦读方有望实现。 (节选自李祖超 陈欣《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材料二: “2023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显示:“中国人才规模指数排名世界第一,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第四十位,诺贝尔获奖总数排名第二十二位。”由此可见,我国高端人才的数量与人才规模是极不匹配的。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拔尖人才培养重知识传授、应试训练,局限于校园内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先进企业的合作培养。无法满足当前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其次,当前的人才选拔机制存在一定的瓶颈,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忽略了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限制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再次,一些高校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同时,高校缺乏与优质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学生实践机会有限,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当前拔尖人才培养局限于单一的学科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壁垒导致学生往往只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深耕,缺乏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无法解决更为复杂的科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拔尖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节选自刘法贵 刘建厅 杨建伟《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困境与破解策略》) 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一方面,要优化招生选才制度,特别是进一步完善竞赛保送和强基计划等招生方式,选拔出真正具有学术志趣和创新潜力的学生,让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独特天赋和热情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这需要重构考试内容与题型设计,创新考试形式与评估维度,采用减少应试训练干扰的技术手段,使考试分数能够更加准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