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5732

重庆市大足中学等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36092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期中,答案,PDF,试题,语文
    重庆市高一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乍看上去,文章的组织的确像一棵树,一段段文字嵌入更大的段落里。许多从句组成一句, 许多句组成一段,许多段组成一节,许多节组成一章,许多章组成一本书。这种层级制的文本结 构使读者理解起来更容易,因为从一个从句到一章之间的任何一个层级上,文字都会在读者头 脑中呈现为一个个单独的组块,而在弄清它们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过程中,读者每次只需要处理 少数几块。 要想写出一段结构井然有序的文字,作者必须把他希望表达的内容整理成干净利落的层级 关系。有时他走运,一开始就能牢固掌握手中材料的层级关系,但更多时候,一大堆难以驾驭的 想法在他的头脑中嗡嗡作响,亟待理出一个有序的结构。有个久享盛名的解决办法是列大纲, 这就是一种横放着的树形结构,其分支用缩进、破折号、项目编号、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来标 记,而不是用分叉的线。草拟大纲的一种方法是将你脑海中的观点匆匆记在纸上或索引卡片 上,显得有些随意也没关系,然后再去找出哪些观点看似相关。如果你将一小簇相关观,点排在 临近的位置上,然后将那些看似相关的小簇整合为一大簇,将大簇再组合为更大一簇,依此类 推、循环往复,那么到最后,你将拟出一个树形的提纲。 领会一篇文章的树形本质,也能帮助你理解非技术性文章的几个视觉化结构标记工具之 一:段落分界。许多写作指南提供了如何写段落的详细指引,然而这些指南却存在误导,因为并 没有所谓“段落”。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与大纲中的条目、树的分支或是语篇单位所对应的“段 落”,也就是那些被空行或缩进所区分的一块块文字。真实存在的只是段落的分界:一个视觉化 的标记,使得读者可以暂停、喘口气、吸收他所读的内容,然后重新在页面上找到他要读的位置。 段落分界大体相当于树形结构分支之间的界线,也就是将文章分为一个个紧密结合的文字 块。不过,分支不论大小,无论是次要的题外话,还是重要的总结陈词,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 何内容,都会使用相同的界线标记来结尾。有时,一位作者应该劈开文字的丛林将其分段,只是 为了给读者的眼睛一处休息的地方。学术性文章的作者常常忽视这样的做法,铺陈大段视觉上 显得单调的文字。新闻记者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注意范围,则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将文章切 割成一个个极短的段落,有时一段只有一两句。缺乏经验的作者更像学术作者而非记者,常常 分段太少而非太多。作为一名作者,你应当体谅你的读者们,时不时让他们的眼睛休息一下,但 【高-语文第1页(共8页)】 出卷网创建重庆市高一语文考试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项“完全忽视了内容的逻辑性”错误。材料一指出“新闻记者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注意 范围,则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将文章切割成一个个极短的段落,有时一段只有一两句”, 并没有说新闻记者完全忽视内容逻辑性,表述过于绝对。A项对应材料一“这种层级制的文 本结构使读者理解起来更容易…读者每次只需要处理少数几块”;B项对应材料一“有个久 享盛名的解决办法是列大纲…而不是用分叉的线”;D项对应材料二“在这种金字塔结构 中…而被并列排在一起”,这三项表述均正确。 2.答案:C 解析:A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表明“有时他走运,一开始就能牢固学握 手中材料的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