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8275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32416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考试,答案,PDF,试题,语文
    2025年上期育贤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 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 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 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 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在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中, 在充满了神话想象的自然环境里,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著、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的 真理追求者。《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 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 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离骚》《天问》 《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 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九歌》时说: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因为九歌 之曲。”清楚说明了这一事实。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亦 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 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 古体”,并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 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 “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漓,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 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 约束。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 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 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 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 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 续性。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第1页,共8页2025年上期育贤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C(“《国风》因其受北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十五《国风》跨越从今陕 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各地不可能没有各自不同的民间风俗和宗教信仰,但这些特点在《国 风》中不突出。究其缘由,盖与北方封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可知,《国风》较少在诗歌中体现 其生活的信仰与灵魂是与北方封国的文化传统有关) 2.C(“..使得《国风》多歌咏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强加因果。原文“《国风》多歌咏日 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与北方注重宗法礼俗”之间不构成因果逻辑关系。) 3.B(《国风》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中,《郑风》表现为多情奔放。驷介旁旁指驾车的四匹 战马披着铠甲的盛貌,“二矛重英指酋矛、夷矛两种兵器以二重朱羽为矛饰,写出驻守清邑 的将领训练军队的场景。其体现的并非地域文化,而是尚武。) 4.①诗歌作者生活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风貌等;②地方风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③不同 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言之成理即可)》 5.①表现内容上:《氓》反映了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