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8313

湖南省名校名师团队2025届高三下学期猜题卷语文试题(B)(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3425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语文,PDF,试题,学期,猜题卷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猜题卷(B)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在早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 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如群星璀璨、交映生辉,彼此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展现出一幅丰富 h 的 多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画卷。各个区域的文明通过彼此的交流,逐渐 形成了一些相同的文化基因,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标识。 龙的信仰和崇拜绵延不断。龙是中国史前先民们创造的具有神性的动物,龙在中华文化中 是具有标识性的存在,中华民族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对龙的信仰和崇拜具有久远的历史。在距 今8000年前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了用石块在地面上摆成龙的形状,长度达10余米。在河 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一座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墓葬中,在墓主人尸骨的东西两侧,分 别用蚌壳堆塑成龙和虎的形状,龙在东,虎在西,与战国到汉代的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神思想在方 位上是一致的,暗示出四神的观念可能具有久远的史前渊源。在极有可能是夏代后期都城的河 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号宫殿院子内发现了高等级墓葬。其中一座墓中,墓主人躯干上发现一件 长64.5厘米,用2000多片绿松石镶嵌而成的龙形器。这件绿松石龙,头呈方形,身体修长,躯干 装饰菱形纹饰,这一造型风格被商周所继承。到了汉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思想流行,龙 的图案在瓦当等宫殿建筑构件上、在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常可见到。此后,龙逐渐被当成皇家 的象征。 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重要表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 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秦朝的小篆、汉代的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隶书,从楷书、草书到行书,汉字一直延绵至今,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发展、连绵不断的功臣。100 多年来,中国考古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与简牍、帛书等,它们与流传至今的《尚书》《诗 经》《春秋》等诸多文献一起,佐证了中华文明连续的历史。 玉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玉器是实证中华文明形成的核心物质载体。中国人对玉有一种特别 的喜爱,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玉不同的含义。距今9000年到7000年前的东北地区饶河小 南山遗址、赤峰兴隆洼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都出土了玉玦、玉坠等玉质装饰品。这一 时期,是“以玉为美”的阶段。距今5000年到4500年的良渚文化大墓中,出土了祭神的玉综、玉 璧和军事权力象征的玉绒,说明当时玉器已经具有了通神和祭祀的功能,且被权贵阶层所掌控, 进入了“以玉为贵、以玉通神”的阶段。进入夏王朝之后,一些本来是工具或武器的玉器被作为彰 显尊贵地位和祭神的器具。到了商周时期,进入“以玉为礼”的阶段,使用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根据 等级身份有严格的限制和礼仪规范。春秋和战国时期,玉被作为珍贵的物品,著名的“和氏璧”就 是典型例证。进入汉代以后,玉器被赋予祥瑞的意义,在诸侯和王的墓葬中,出现了玉衣、玉壁等 具有特殊通神护佑功能的玉器,进入了“以玉为瑞”的阶段。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瓷器和金银器 的流行,玉器又被主要作为装饰品,回归了“以玉为美”。直至今日,玉作为装饰品仍被中国人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