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云”联盟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5月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5月1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发展是连贯的,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歌就奠定了自 已的基本精神,《诗经》和《楚辞》也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历代诗人都在自觉思 考如何将古老的诗歌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诗歌气韵,又能体现时代 风貌的诗歌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史的永恒主题。诗歌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诗歌的传 统性与时代性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基本问题。汉代诗赋就是对《诗经》传统和 《楚辞》传统的创造性继承,言志传统和发愤抒忧传统的深入融合、民间文化的多元性 与文化发展统一性要求的充分结合形成了汉诗汉赋的基本特性。魏晋以后,五言诗作为 新的创作样式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创作形态,诗人在不断汲取中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基 础上,吸收乐府民歌的鲜活元素,利用汉语语言的民族特性创造新的诗体和表现形式, 着力表现具有时代性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理想,拓展诗歌写作的范围,深化诗歌的思想内 涵,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汉魏风骨的提出,既是对诗骚传统的继 承,又是创新发展的结果。唐代诗歌正是在诗骚传统和风骨传统的基础上,自觉融入唐 代盛世的政治文化建设大格局中创造出的华彩乐章,无论是盛唐气象,还是新乐府运动、 古文运动,都是在“传承与创新”的大原则下做出的新探索。诗教与时事、文章与“道”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的关系直接贯穿宋代诗文的发展中,并在宋代文化全面成熟的新格局和宋代政治文化的 时代命题中创造出新的篇章,唐诗和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个超级经典,为后 来诗歌史的发展确立了样本。无论是倡导宗唐,还是倡导宗宋,明清以来的诗歌写作都 包含着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虽然部分作家过度强调继承的重要性,甚至将继承推到 了绝对化、狭隘化和极端化的程度,但是诗歌创作本身的抒情性追求和文人士大夫思想 精神的时代性演化也不断冲击复古、宗古的绝对观念,尤其是以性灵派为代表的作家强 调诗歌史“各领风骚数百年”,不仅为后来诗界革命和新诗创作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 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学史观念和“一代有一代之诗歌”的诗歌史观念发了先声。 (摘自李俊《中国诗歌传统的传承与阐释》) 材料二: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 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 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就至为明显, 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 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存在着活用、化用等关系。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 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 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