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卷 语文(B)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2.答題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思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題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題诗用直径0.5毫米思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娥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代文献典籍中关于蛇和蛇之意象的记戟,最突出的应属上古时期神灵和人类始祖的人 首蛇身形象,如汉画像石中人首蛇身状的伏羲和女娲。事实上,不止是他们,在古代文献中, 上古时期的神灵多是人首蛇身的模样。仅《山海经》便多次提及人首蛇身或操蛇、践蛇、珥蛇 的神灵神人,例如女娲、伏羲、烛龙、延雏、奥窳、共工、相繇、贰负神、黄帝、启、奢比尸以及众 多山神。 有关操蛇之神的故事,我们更加耳熟能详的恐怕要数战国早期的作品《列子·汤问》中愚公 移山的典故。愚公因出行被太行和王屋两山所阻,发愿要把山搬走,自己搬不完就让后代继续 搬,“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手执灵蛇的山神听说了,怕他们真的挖个不停,便 报告给了天帝。直至汉末时期,文学家王延寿在游览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建造的灵光殿时,看到 股中壁画而作《鲁灵光殿赋》,还提到“伏義鳞身,女娲蛇躯”,可见在距当时将近300年的汉初, 作为华夏始祖的伏羲与女娲就已经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始祖和众多神灵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这或许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盛 行的图腾崇拜。蛇在我国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动物,从南到北的平原、沼泽、山地、丘陵、江河都可 见其身影。古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蛇,发现它们无足而能行走,毒蛇还能致人死亡,自然而然 地对这种神秋的生物产生了敬畏情绪,在观察到它们会冬眠和蜕皮等生活习性后,更延伸想象 出它们具有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的神奇能力。古人的生存环境恶劣,生命往往受到大自然的威 胁。他们希望自己能与这些神奇的生物有所联系,以获得它们的庇佑,帮助应对生活中遇到的 困难。于是他们把蛇想象成神,并按照蛇的特点来塑造始祖,始祖和神灵便成了人首蛇身、半人 半兽的形象。 闻一多在《伏羲考》里生动地阐释了这个过程。他认为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的主干部 【高三5月质量检测卷·语文(B)第1页(共8页)】 25-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