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41613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67489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辽宁省
,
考试
,
PDF
,
试题
,
语文
,
试卷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 命题人、校对人:高三语文组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贵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 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 由双方停了球辩论。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 双方同意的规则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 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警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 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 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 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 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 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 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 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 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 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 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 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 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 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一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 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 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 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材料二 中新网嘉兴2019年11月4日电“"39"25"11",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村书记许强自 豪地向记者举出三个数字:2017年星光村在平湖市法院涉诉纠纷39起,2018年下降到25起,2019年至 今只有11起. 星光村涉诉纠纷走起了“下坡路”,靠的正是平湖近年来探索推广的“无讼”工作一调和息讼,就地 化解矛盾。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不仅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更推动了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 第1页共7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 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05-21)
10 《苏武传》 课件(共6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05-21)
《阿Q正传(节选)》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025-05-21)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任务式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05-21)
《蜀道难》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025-05-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