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2414

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共4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7761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 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以及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用心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穆青所写的作品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了解作者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河南省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大学政治系毕业。曾担任新华通讯社多个分社的记者,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瞭望》周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冯健通讯选》。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了解作者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因工作认真、能说能写,深受皮定均的赏识。1945年,周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1948年,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了解背景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焦裕禄在泡桐前的留影(刘俊生摄) 了解背景 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已发表过有关焦裕禄的人物通讯。但是,穆青仍然觉得有重新采访、重新撰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县,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真实材料。经过多次采访、座谈,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这篇通讯稿,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了解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959年,焦裕禄与一金工车间的部分工友合影留念 (前排左四为焦裕禄) 文体知识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