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25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2025.05 1.B(非从中原发样后辐射,而是多种文化的裂变、撞击、融合,形成多元一体) 2.B(修筑长城的初始目的是“隔绝胡汉”) 3.C(A.非文化、非内部:B.非文化领域:D.不能体现多元与融合) 4.材料一,以研究者(现代中国人)的客观视角展开,对中国文化的起源作全景式的考察(2 分);材料二,从古代中国人的主观视角(内心的想象)出发,描述古代中国人对整个世界 的看法(2分)。 5.古代中国人的“中国”常常是一个文明的观念,而非明确划分国界的政治地理观念,在空 间意味和文明意味冲突时,他们更倾向于以文明高下为价值判断标准(2分)。古代中国人 认为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故常常通过与汉文明契合程度的高低判断文明高下(2分)。 例如,楚庄王在会盟时借助对华夏文化的自觉认同,消弭了空间差异,证实了自身政权的合 法性(2分)。 6.C(A项“走路唱腔都有他自己的招数”表述不当,由原文可知,这说的是“戏台上角儿”: B项第三段未使用排比:D表面上是对“祖师爷的规矩”的遵守,本质上是对表演的郑重态 度) 7.C(“又表现人们对他真正做上班主的期待”错,过度解读) 8.①以麻婶“身材肥胖”的笨拙与青衣“叠步”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1分),富有喜剧效 果(1分),表现村民对戏曲的热爱(1分)。②运用电闪、太阳、火山三个比喻(博喻), 凸出了郭执事眼神的爆发力(1分),又以“金刚怒目”与“带有回旋余地”写出郭执事技 艺的高超(1分)。(每个句子的分析2分,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9.不认同。①具体介绍戏曲的扮相与唱腔,便于展示传统戏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②将各 种“扮相”“唱腔”等戏曲内容与郭执事结合在一起,旨在表现郭执事的技艺精湛。③大量 戏曲行话的使用,构建了一个充满戏曲美学意蕴的文本世界。④引导读者关注传统戏曲,提 升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每点2分,共6分。回答任意三点即可。如回答认同, 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10.ADG 11.B(“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指“幸而,侥幸”) 12.D(后两个事例不是用来说明“不用良将会导致失利”,而是说明卫青是良将,李广不是) 13.(1)况且我自年少时就开始与匈奴作战,如今才有机会正面与单于对战,(所以)我愿 意作前锋,先去与单于死战。(“乃”“当”“死”每点1分,句意1分) (2)姑且用(他)来牵制匈奴兵力,这是统帅将领的好办法,不是士大夫和流俗之人能够 猜测的,情况本来如此。(省略句、“掣”、“将”、“固”每点1分) 14.材料一强调李广的悲剧源于命数不好(1分)以及汉武帝和卫青的刻意压制(1分), 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和对朝廷的批评(1分)。材料二认为李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只有 “壮往之气”(1分),而指挥能力不足(1分)。扬州市2025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 语文 2025.05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 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 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独自创发”型的。从古至今,随着中华民族的传承、繁衍 和历朝历代的经营,形成了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文化影响力也到达了与之 毗邻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广袤而孤立的文明空间,独自创发的文化,表面看来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但这种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