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考冲刺测试卷(一)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 王昕迪 胡鹏辉 “社恐”作为盾牌的背后,是现代社会中青年人对社交边界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比如,2020年11月,一个名为“日常注重边界感”的豆瓣小组成立,至今已超过10万名成员;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中,李雪琴和郭麒麟默契地道出了“我不来麻烦你,但请你也不要来麻烦我”的处世哲学,这一强调“边界感”的现代社交潜规则迅速登上网络热搜,引发了4.6亿国人的共鸣;为了在生活中维系边界感,摆脱无用社交,青年人开始钻研“糊弄学”“推辞学”,越来越有意识地“断亲”,甚至干脆给自己贴上“社恐症”的病理标签。 边界感是指个体能察觉出人际界限的感知力,标志着对社交边界的重视程度。首先,社交边界并不单单指空间意义上的身体边界。比起空间上的身体距离,社交边界更强调人与人之间适宜的心理距离,更多指涉了个体内在的“心理界限”。这种心理意义上的边界会根据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彼此之间的情感态度而伸缩,也会决定空间意义上的社交距离。其次,社交边界是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其划分以个体为中心,针对个体之外的所有互动对象,包括父母、子女、配偶等亲属,因此也被称为“自我边界”。在《自我边界》一书中,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戴德将自我边界直观地表述为“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再次,社交边界并不是社交壁垒,建立社交边界并不意味着拒绝沟通和交流。社交边界就像皮肤,既具有阻止外界侵入的防御性,又保证了与外界交流的通透性,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内环境,以此来维持个体社会交往的心理稳态。 青年社交边界感形成的背后影射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心态的转变,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秩序与规律。其一,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社会学家鲍曼指出,当今社会的现代性是流动的现代性,原有的社会关系模式不再具有约束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结趋于断裂。除此之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弱化了传统社会的互助功能,使青年社交的需求不断减少。其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之转变。个体化的现代社会,一方面强调个体是自身人生的创造者和风险的承担者,个体需要奋斗和选择来塑造自己未来的生活;另一方面,使人越来越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推动个体从“为他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的心态转变。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其三,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任何文化现象均有其特定的文化体系,特定社会中的社会交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中国人喜欢“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宴酣之乐,追求“儿孙绕膝、家人团圆”,倾向于以“聚”为礼,在亲戚朋友中收获情感支持。“熟人社会”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