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10 对植物三大作用的综合考察 (28题经典考题) 1.【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解:①用铝箔包住的叶片无法接受光照,最终无淀粉产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②浸没在冷开水中的叶片缺乏与空气的接触,最终无淀粉产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空气;③切断叶脉的叶片无法进行水的运输,最终无淀粉产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设置对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解答】解: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 故选:C。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关键。 3.【答案】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解答】解:A、实验需排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绿叶端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A正确。 B、叶片一部分用黑纸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则该变量是有无光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热,故图丙:绿叶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溶解叶绿素,C正确。 D、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故叶片滴加碘液后,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分析】该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淀粉遇碘变蓝,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曝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故①⑤符合题意,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5.【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甲、乙除二氧化碳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仅在甲叶片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故实验可以验证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 【解答】解:A.对植株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防止对实验的干扰,A错误。 B.对叶片部分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是为了设置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错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