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1665

2025 浙江科学中考“突破关键题”专题小卷(十) 金属与盐(含答案)

日期:2025-05-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95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金属,小卷,浙江,专题,突破关键题
  • cover
2025 浙江科学中考“突破关键题”专题小卷(十) 金属与盐 (建议用时:45 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3.青铜是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铜锡(Sn)合金,与纯铜相比,耐磨且耐腐蚀。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青铜是铜和锡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B.将青铜屑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C. 用CuSO 溶液能验证 Cu、S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青铜是铜的合金,因此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4.在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小瑞将金属铁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明显现象。为得出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瑞还应再选做下列实验中的 5.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 100g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a表示的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 C. 由图可知,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6.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铜和银 C.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铜 D.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7.小敏在吃皮蛋时尝到了涩味,为找到去除涩味的方法,小敏查阅资料发现皮蛋制作时需要用到“灰料”进行腌制。“灰料”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纯碱以及食盐混合,并加水调至糊状。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A. “灰料”中的生石灰和纯碱分别是 Ca(OH) 和Na CO B. “灰料”的制作过程中只涉及了复分解反应 C.“灰料”溶液中可能含有Na 、Cl 、OH 、Ca 、CO D.向皮蛋中加点食醋,可缓解皮蛋的涩味 8.兴趣小组按右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滤渣中一定有 Cu,一定没有 Fe和 Mg B.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FeCl 、MgCl 和 CuCl C.本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镁的活动性顺序 D.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9. 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少量 MgCl 、CaCl 、Na SO 和泥沙等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 B.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 C. 不能用 Ba(NO ) 代替 BaCl 来除去 Na SO D. 依次加入适量的 Ba(OH) 、Na CO 、稀盐酸,反应后蒸发即得 NaCl固体 10.向2.8g 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 Cu(NO )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 AgNO 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点剩余固体为 Cu B. cd段为 Cu和 AgNO 溶液反应 C. M 的值为21.6 D. e点溶液中只有2种溶质,分别为 Fe(NO ) 和 AgN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11.(9分)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下: 资料: 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克。 (2)写出该实验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资料①中的反应除外): 。 (3)稀硫酸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