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62043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5784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古诗
,
三首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课件
,
24张
,
PPT
(
课件网
) 三年级语文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十五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在长安创作的。写这首诗时正好是重阳节。 写作背景 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生字学习 多音字 为 wèi:(为了) wéi:(行为) 处 chǔ:(处理) chù:(处所) 词语理解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féng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yì 课文朗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忆 :思念。 山东 :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题目的意思是: 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孤身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为他乡的客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你从“独”和两个“异”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诗人一个人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 我体会到诗人此时非常需要亲人的陪伴。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加倍,格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古时候每年的九月九这一天带上它,据说这样可以辟邪。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带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为什么要登高处? (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登到高处避灾。) 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整体感知 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课后第二题) 重阳节登高 插戴茱萸 一课一法一练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是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古诗也不例外。 举例: 比如古诗《元日》要表达春节的喜庆,万象更新的意思,于是写人们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新对联(用新桃换旧符)这些传统喜庆的习俗,还写“春风送暖”,“曈曈日”这些自然变化景象,这样春节喜庆、万象更新的情景就自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异乡 异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佳节 思亲 结构导图 兄弟 登高 思念家乡 插茱萸 少一人 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 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人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 之情。 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8《匆匆》课件(共16张PPT)(2025-09-18)
2025年统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力素养达标卷(含答案)(2025-09-18)
12《为人民服务》课件(共20张PPT)(2025-09-18)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件(共33张PPT)(2025-09-18)
4藏戏课件(共48张PPT)(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