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77224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三课时)PPT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5-09-2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3次 大小:116680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PPT,课时,第三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三课时 课题 保护民间艺术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衰落的困境。如何保护这些宝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本课设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主题。民间艺术,尤其是是学生身边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且这一载体易被小学生所感知。因此,本课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同时,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三个模块的主题是“保护民间艺术”,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力所能及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 学情分析 现代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下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对我国民间艺术知之甚少,不了解夜如何对将传统艺术。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有了一一定的知识储备, 接触认识了一些的民间艺术,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这节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丰富的图片,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方方面,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民间艺术,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保护民间艺术,形成正确的观点。 核心素养分析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学习目标: 1.关注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 2.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3.认识到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的智慧,我们需要行动起来,保护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 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及原因。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作贡献。 教学难点 保护民间艺术,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保护民间艺术的活动中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 1.把图片和对应的文字连起来 2.素材:璀璨的民间传统艺术 3.小结并板书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观看图片 文本学习 了解文本 独立连线 交流汇报 指名汇报 集体订正 观看视频 齐读课题 用视频《璀璨的民间传统艺术 》和连线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并能进一步感知璀璨的民间传统艺术。 二、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民间艺术衰落的困境 1.图片+文本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2.文本学习:相 关 链 接 2008年 1 月 14 日《人民日报》报道,曾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戏濒临 失传。由于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 没人肯学唱。无独有偶,2008年 1 月26 日《新闻联播》报道,惠山泥人的传承人王南仙从泥人厂退休后, 二十多年一直没有拜师学艺的徒弟,为防止惠山泥人艺术失传,当地政 府不得不通过给学徒发工资的方式给她招聘了九个徒弟。事实上,还有 很多民间艺术也处在衰落的边缘,被报道出来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3.图片+文本学习:凤阳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是一种安徽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凤阳花鼓戏源自于花鼓灯,起初是花鼓灯的后场小戏,在清代中期逐渐成熟为独立剧种。 4.图片+文本学习:无锡惠山泥人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代表作有《大阿福》、《一团和气》、《三胖子》等。 5.图片+文本学习:扎 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