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思维能力: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审美创造:了解“什么是作品梗概”以及写作品梗概的作用、步骤;梳理出创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借助例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写梗概。 【教学过程】 预学准备:完成预学单; 一、导入 1.【微课展示】同学们,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我们已经读了三本名著,打扮了一条世界名著长廊。 2.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每个国家,每个时代,出现的每一本名著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课前,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名著,请把它贴到相应的区域。 3.看来,同学们都爱读书。来,请这本书的爱好者,说说喜欢的理由吧。 3.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名著布展到世界名著长廊的展板中,写一写他们的作品梗概,让名著自己去吸引读者【贴板贴:写作品梗概】。 4.要写好名著梗概,完成布展,我们要完成以下四个任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不会。 完成任务一,学习梗概的写法 1.让我们再次走进《鲁滨逊漂流记》,先完成任务一。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梗概了,谁还记得?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PPT配音出示:梗概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记述下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精彩的内容。 2.主要内容怎么概括呢? 3.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会做很多事情,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读完小说【PPT出示小说目录】,谁还记得鲁滨逊主要做了哪些事情吗?指生回答。 课文中的梗概,就写了这几件主要的事情。你看,用小标题梳理主要事件,能让我们很快理清书籍的基本框架,把握脉络,这是我们写好梗概的第一步。(相机板书: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4.搭好了梗概的基本框架,那主要事件该怎么简练记述呢? ①这部分梗概,对应的是小说中的这一部分故事。对比阅读这部分“目录”和“梗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引导发现。 预设一:保留了“安家”“搬运”等情节,删除了“振作”“日记”等情节。 启发思考:同样是故事的情节,作者为什么保留“安家”“搬运”等情节,却删除了“振作”“日记”等情节?“安家”和“搬运”这两个情节与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些梗概的秘密了吗? ③教师小结,提炼方法。 在梗概中,我们要对情节有所筛选,保留那些写主人公的、对情节发展起作用的重要内容,删除那些次要的内容,留“主干”,去“枝叶”。 (3)比较异同,学习概括。 ①写梗概可不止这一种方法,快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省略了具体物品。 交流:作者省略了哪些物品?梗概中如何概括?用“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来概括有什么好处? 预设二:删除了大量细节描写。 交流:作者删除了哪些内容 梗概中为什么不保留 (呈现节选删除部分) ②教师小结,提示要点。 梗概需要概括章节内容【板贴:概括】,删除细节描写,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介绍内容。在介绍的时候,对于相同的内容,我们要归并在一个段落中,一般来说一个情节用一段话介绍,这样更加条理分明。【板贴:合并成段】 4.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如何写梗概,那怎么把小说中这么多事情连成一篇呢?我们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2)自主阅读,对比发现。 默读《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找找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内容连成一篇的,这样连接有什么作用 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相关内容边上。 (3)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出示活动要求) ①自由组成四人小组,组内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②组长整理小组成员意见; ③组员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完成介绍。 预设一:加入“表示时间推移的句子”,让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