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并使用显微镜准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提高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学会运用绘图、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分析,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培养科学探究的记录与分析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从细胞结构特点推测其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在与罗伯特 胡克观察结果的对比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思考科学研究的发展与传承,提升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科学素养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丰富对微观生命世界的认知。 知晓显微镜和玻片标本制作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技术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意义。 责任态度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养成爱护实验器材、珍惜实验材料的习惯,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观察成果和想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正确方法,并能使用显微镜清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 熟练、规范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确保观察效果。 从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聚焦 教师提出问题:“听说过细胞吗?关于细胞我们知道些什么?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细胞的已有认知,无论是从生活经验、科普书籍、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取的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记录和分类,提炼出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已有的知识基础。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了解学生对细胞的认知起点,为后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引导提供依据,确保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探究活动 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步骤: 准备材料:洋葱、小刀、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等。 用小刀在洋葱内表皮划 “#” 字,用镊子撕下洋葱内表皮。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洋葱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酒,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酒浸润洋葱表皮。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如盖玻片的放置角度、碘酒的使用量等。 学生制作好玻片标本后,将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再次强调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对光、调节焦距等。学生调节显微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并尝试从不同倍数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学生用绘图或文字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观察结果,讨论细胞的特点。 研讨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并描述自己小组记录的洋葱表皮结构,包括细胞的形状、排列方式、颜色等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结合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共同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一般特征,如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教师介绍罗伯特 胡克观察细胞的相关历史资料,包括他所使用的显微镜以及观察到的软木塞细胞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 胡克观察的细胞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