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05874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836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课,宋夏,金元,时期,科技,文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造成材料中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有巨大突破 B.印刷术有重大改进 C.王祯对木活字技术进行创新提高了印刷效率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这里介绍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工序 B.活字印刷术的原料 C.活字印刷术的缺点 D.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核心知识点———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追溯中国科技史,下列发明与导航相关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铳 4.《金史》有“其声如雷……甲铁皆透……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的战争场景描绘。这表明当时( ) A.火药被运用于军事 B.军队装备陈旧 C.经济发展受阻 D.统治者腐朽无能 核心知识点———天文学的发展 5.下图是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一座根据原始实物复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它就是由宋代科学家苏颂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这座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蜚声中外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宋代科技有较高的世界地位 B.宋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巨大 C.宋代科技注重总结传统经验 D.宋代科技注重自然科学研究 6.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核心知识点———理学 7.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集儒者、隐士与纵横家于一身。宋儒通过予蜀汉以正统、守仁尽道、居敬行简、复兴礼乐这四个过程,重新塑造了诸葛亮的儒者形象,影响了以三国为题材的文学。宋儒的做法旨在( ) A.宣传儒学以赓续文化 B.编纂故事以吸引读者 C.杜撰情节以美化孔明 D.宣扬理学以教化俗众 8.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核心知识点———宋词和元曲 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下图所示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A.赋 B.诗 C.词 D.曲 10.“元杂剧的作者大部分是下层知识分子,元朝前期没有科举制度,他们失去了通过科举当官的希望,就从事话本、杂剧的创作和演出。”材料表明影响元曲出现的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 核心知识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1.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希望编写史书以便皇帝借鉴历史,改进政治;宋神宗阅后赐该书名《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该书编写完成后被“立于学官,与六籍并行”,成为一部君臣士人必修的教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